1,张数=枚数。
因为在日语中没有“张”,日语中的枚数就是中文里的张数。
至于是原画关键帧的张数还是包括中间帧张数,这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一般情况专业人士分析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这个问题,所以不用担心混淆。
2,原画和中间帧的差别先看下面这个走路图
分开来看,每两步脚的位置归位,也就是每四张原画一个循环。
不过实际上原画四张不够,缺少一个并脚的动作。上图gif之所以流畅,是因为加了動画(也就是中间帧),中间帧在日语中为“中割り”,某些学习日式作画的人也会把中间帧称为中割,中割就是中间帧的另外一种说法了。上面是每两张原画中加一张中割。
在日语中“動画”既可以指代中割,又能指代一个职位,就是我们动画片尾的動画,就包括画中间帧(中割)。
動画另外需要负责的工作就是描线,就是把原画描一遍,因为原画画的线往往比较随意,往往不工整有粗细,不能直接上色,容易漏色,所以動画需要把原画描一遍,同时注意把线给封上,方便后面的工序。下面这个gif中上面一张是描好的動画,下面是被描的原画。
3,帧数。
动画中“张数”已经能解决需求了,能不提“帧”这个词就不提,和游戏中的帧(fps)搞混就会引起一系列想当然的错误。
游戏中帧数(fps)越高越流畅,60fps肯定比30fps流畅,但是在动画制作中这个理论是完全行不通的。张数越多不一定画面越流畅越好看。
下图是动画制作流程中的时间表(律表、sheet)的一部分,从上到下24格,也就是1秒。也就是说一秒顶多24帧,不可能再多了,再多日本电视播放制式也不支持,没意义。
如何理解张数多没意义?——打个比方,一秒24格中有三张原画,三张是关键帧,另外的中间帧说白了只是为了把这三张的动作连在一起,中割可以加到21张,但是出来的效果仅仅是人物从一个姿势均匀转换到另外一个姿势,本身动作的复杂程度没有增加,而且因为无意义的张数太多,反正表现不出动作的缓急、冲击感。
此外律表中的ABCDEF是分层用的,比方下面这个挥手的动作,人物身体没有动,就单独分一层A,摆动的手又单独分一层B,后面工序中合成即可。省力的一种方法。